作者:香克斯
家有“小磨蹭”,是不少家长的心头难题。
早上起床要催,吃饭要催,写作业更得催,可孩子依旧是慢悠悠的,完全没有时间观念。
其实,家长不必一直催,用好“滑梯效应”,就能让孩子积极主动起来。
“滑梯效应”的原理
想象一下孩子在滑梯上的情景。一旦孩子坐在滑梯顶端,受到重力的影响,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滑梯下滑,不需要外力过多推动。
“滑梯效应”运用到孩子的时间管理上,就是要为孩子创造一种顺势而为的环境和动力,让他们在合适的引导下,主动地去完成任务,而不是靠家长不停地催促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当孩子处于一种积极、自主的状态时,他们更愿意去行动。
一直催促孩子,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,觉得自己是在为家长做事,而不是为了自己。
据调查,超过 80%的孩子表示反感父母的催促。
孩子拖拉磨蹭、缺乏时间观念的原因
孩子拖拉磨蹭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。
他们不明白按时完成任务会带来什么好处,不按时完成又会有什么后果。
另外,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任务难度太大,不知道从何下手,所以才会拖延。
还有的孩子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比如家里太嘈杂,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。
运用“滑梯效应”的方法论
首先,设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则。
就像给滑梯设定一个明确的终点一样,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任务,以及完成的时间节点。
比如,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每天的作息时间表,规定好起床、吃饭、写作业、睡觉的时间。
把大任务分解成小目标,让孩子更容易上手。
例如写作业,可以先让孩子完成语文作业的生字部分,再完成阅读理解部分。
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就给孩子一些小奖励,比如一个小贴纸或者一句表扬的话。
其次,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。
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,把任务和他们的兴趣结合起来。
如果孩子喜欢画画,在学习数学时,可以让孩子用画画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概念。
当孩子对任务产生兴趣时,就像坐在滑梯上有了下滑的动力。
同时,要让孩子明白按时完成任务能带来的好处,比如完成作业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另外,营造良好的环境。
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、整洁、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减少外界干扰。
比如孩子写作业时,把电视关掉,收起玩具。
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中,更容易集中注意力,就像滑梯表面光滑,孩子下滑得更顺畅一样。
最后,让孩子承担后果。
当孩子拖拉磨蹭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时,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后果。
比如孩子早上磨蹭不起床,导致上学迟到,就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老师的批评。
这样孩子就能明白拖拉磨蹭是有代价的,下次就会更主动地遵守时间。
孩子拖拉磨蹭、没有时间观念并不可怕,家长不必一直催。
运用“滑梯效应”,为孩子创造顺势而为的环境,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,让孩子在合适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管理时间。
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这个方法,让孩子告别拖拉磨蹭,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。
作者简介:香克斯,富书专栏作者,一个人要想成功,不被阻挠,不被诱惑,这就是屏蔽力,文章首发头条号:精读妈,富书重磅推出新书《屏蔽力》,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注:本文章图片来源精读妈豆包AI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发布于:江西